第176章 孙乾 (第1/2页)

中国古代名人传轩辕风雪加书签

天才一秒记住【255小说网】地址:255xs.com

东汉灵帝光和四年(181年)的暮春,颍川郡的桑柘树正抽出新芽。

孙府后巷的青石板路上,十三岁的孙乾抱着一捆竹简踉跄前行,腰间的玉珏磕在书箱上,发出细碎的清响。

这是他第三次去郡学借书,父亲临终前攥着他的手说“五经须通读七遍”,此刻竹简上未干的墨香里,还混着药铺里残留的苦参味——半年前,那场夺走父亲的伤寒,让这个以“耕读传家”的士人之家,突然只剩他与寡母相依。

“乾儿,今日先生讲了什么?”母亲在灶台前转身,鬓角的白发比去年又添了些。

孙乾将竹简搁在案头,指尖划过《公羊传》里“王者无外,天下一家”的批注,忽然想起课堂上徐庶拍着桌案的激愤:“黄巾贼祸乱州郡,朝廷却卖官鬻爵,这天下何时能安?”

窗外传来里正催促赋税的喊声,檐角的铜铃在风里摇晃,像极了父亲出殡那日,灵幡掠过街角的颠簸。

颍川多高士,自战国时便有“得颍川者得人才”之说。

孙氏虽非名门,却因祖父曾为郡中小吏,家中藏得半壁书橱。

孙乾记得七岁那年,父亲带他去拜访荀氏族人,途经太丘长陈寔的旧居,青石门楣上“德星聚”的匾额在阳光下泛着幽光。

父亲那时说:“士人立世,当如陈仲弓,以德行化民,以学识正心。”

此刻他摸着案头斑驳的砚台,忽然懂了父亲临终前未说完的话——当乱世的阴影漫过书斋,书生的笔,终要从批注经义转向书写现实。

十四岁那年,郡学来了位游学的先生,讲《春秋》时竟抛开注疏,直接痛陈“今上失德,宦官弄权,此乃亡国之兆”。

课堂上的少年们屏住呼吸,唯有孙乾注意到先生袖中露出的半截竹简,上面歪扭地写着“苍天已死”四字。

课后他追上先生,在桑树下恭敬一揖:“晚生愿闻‘乱世何为’。”

先生盯着他清瘦的面容,忽然笑道:“子不闻‘执干戈以卫社稷’?然书生之剑,在舌,在笔,在胸中之丘壑。”

那夜孙乾在烛下抄录《韩非子》,墨汁三次滴在竹简上,晕开的痕迹像极了郡图上蔓延的战火。

他不知道,六年后,当黄巾军的火光染红颍川天际时,自己会跟着徐庶踏上流亡之路,更不会想到,那个在桑树下指点他“书生之剑”的先生,竟会在次年死于党锢之祸——临终前托人送来的,是半卷残缺的《盐铁论》,卷尾用朱笔圈着:“明时治世,暗时治身,然士不可忘天下。”

建安六年(201年)的深秋,新野城的夯土墙上,枯黄的草穗在风中瑟缩。

刘备望着城下扬尘的车队,手按剑柄的指节泛白——这是他第三次投奔刘表,寄人篱下的滋味,比汝南战败时的箭伤更灼人。

“使君,颍川孙乾求见。”亲卫的通报打断了思绪,帐外传来衣裾扫过碎石的声响,抬头时,见来人着青布深衣,腰间玉珏随步伐轻晃,正是徐庶信中提及的“才堪任重”的同乡。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温馨提示:按 Enter⤶ 返回目录,按 阅读上一页, 按 阅读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阅读。
中国古代名人传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,255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轩辕风雪的小说《中国古代名人传》进行宣传。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轩辕风雪并收藏《中国古代名人传》最新章节。
笙书传
笙书传

关于笙书传:“走开点,酸不拉叽的臭书生!”“相公,奴家今生为你红袖添香,可好?”“今晚,朕要翻德妃、淑妃、惠妃的牌!”

山里听雨连载93万字

真命太子:这个皇位是我的
真命太子:这个皇位是我的

关于真命太子:这个皇位是我的:高悠穿越了。穿越成了大恒朝刚被太后赐死的太子。既然你要我死,那我也不让你活。“东宫侍卫,随我杀进皇宫,诛杀太后。”

屠日连载108万字

三国:结拜关张,开局灭黄巾
三国:结拜关张,开局灭黄巾

关于三国:结拜关张,开局灭黄巾:陈皓穿越到了东汉末年的乱世之中,凭借上帝之眼与关张二人结义,并成功激活了金手指。此时正值黄巾之乱,拥有系统的陈皓带领着兄弟二人灭乱党,逐鹿中原,开启了一段波澜壮阔的成王之旅。

黑岭山脉的姜越林连载168万字

大夏烟雨
大夏烟雨

关于大夏烟雨:吴忧穿越到了一个陌生的王朝,刚穿越来便要被砍头,原因竟然是他有一个当大官的亲爹,而且是一个巨贪。事情败露,连带着吴忧也成了阶下之囚,且看主角如何化险为夷,逆转人生。桃李春风一杯酒,江湖夜雨十年灯。人生如戏,戏如人生,浊酒一杯,都付笑谈中!

喜欢赤鹰的包金连载127万字

江花玉面
江花玉面

关于江花玉面:秦室衰微,八国并起,天地渺渺。八国与秦室维系了百年的平衡悄然破碎。景初三年冬,命运的红线再次引动,只有活下来的人才有资格书写历史。

江易南生连载110万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