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章 宋朝 书中自有黄金屋

宋朝的脊梁一个老学究加书签

秋雨如泣如诉,细密的雨丝轻柔地打湿了檐角那威风凛凛的鸱吻,仿佛给这古老的建筑蒙上了一层朦胧的哀愁。陈守拙手持铜锁,那铜锁在黯淡的光线中闪烁着冰冷的光泽。

他微微颤抖的手将铜锁精准地扣在厢房门上,“咔嗒”一声脆响,仿佛宣告着陈太初与外界喧嚣的暂时隔绝。

陈太初无奈地望着案头堆积如山的《三经新义》,那一本本古籍好似一座座沉甸甸的大山,压得他有些喘不过气来。

窗外飘来西厢房那熟悉的焦糖味,与屋内陈旧的墨香交织在一起。

他不禁想起今晨大郎偷偷递进来的麦芽糖,那甜蜜的滋味仿佛还在舌尖萦绕,可惜早已被老秀才搜刮去,虔诚地供奉给了文昌帝君,期望能为自己的学业带来庇佑。

“《刑赏忠厚之至论》破题三十遍!申时老仆来收功课,少一字便扣一顿饭食。”父亲那带着不容置疑威严的声音,透过略显斑驳的窗纸传了进来。窗纸上,父亲佝偻的剪影在风雨中微微晃动,宛如一幅陈旧而肃穆的画。

陈太初手中蘸满墨汁的紫毫毛笔忽地一顿,墨汁顺着笔尖缓缓滑落,在洁白的宣纸上晕染出一小片深色的痕迹。苏轼的这篇成名之作,他早已烂熟于心,每一个字都仿佛刻在了灵魂深处。

可若是毫无新意地照搬原文,那岂不是成了第二个“苏子由”,在众多才华横溢的学子中泯然众人?他盯着砚台里倒映出的自己,那眼神中闪过一丝狡黠的光芒。如今正值变革之际,文风亦需革新,何不来个大胆尝试,将后世所学的货币银行论巧妙地融入策论之中,说不定能在这陈旧的学术氛围中掀起一阵别样的波澜。

“夫钱者,民之血脉也。”陈太初喃喃自语,声音虽轻,却透着一股坚定。随后,他深吸一口气,笔尖毅然落下,开始洋洋洒洒地书写起来。

他从货币的本质出发,以一种深入浅出的方式论述其在国家经济运行中的核心地位,那笔锋犹如灵动的舞者,在纸上翩翩起舞。“钱,流通于市,恰似血脉周流全身,滋养万物。

其畅,则民富国强,百业兴盛;其滞,则民生困顿,国势衰微,如人之血脉不畅,百病丛生。”

紧接着,他巧妙地联系到白糖买卖的实际情况,将那看似琐碎的流水账与经济调控紧密结合,如同一位技艺高超的织工,将杂乱的丝线编织成精美的锦缎。

“观白糖之买卖,往来交易,银钱流转,皆有规律可循。商者,求利也,然无序之逐利,必致市场紊乱,如脱缰之野马,难以掌控。

故,当以法统之,以制御之,使货畅其流,钱尽其用,方为长久之道。”他详细阐述了如何借鉴白糖贸易中的供需关系、价格波动等现象,来制定合理的货币政策,确保经济稳定运行。

每一个观点都阐述得有理有据,让人信服。

当写到货币发行与管理时,陈太初更是深入剖析,仿佛要将这一复杂的经济概念层层剥开,展现在世人面前。“当今之世,铸钱之法,关乎国之命脉,不可不慎。钱之发行,当如制糖,去芜存菁,方得雪魄之纯。不可滥发,致其贬值,使百姓辛苦积攒之财富化为乌有;亦不可吝发,使市场乏资,阻碍经济之发展。当设专门之机构,如‘交子务’,统摄各路楮币,权衡其发行之量,把控其流通之序。以准备金为基,稳钱引之流通,犹如以石镇舟,使舟行稳远,不惧风浪。”

他进一步阐释“交子务”的职能,应如同后世中央银行般,严谨而全面地监管货币发行,维持金融秩序的稳定。

“交子务者,当察市场之需,审时度势,适时增减楮币之发行。

且需储备充足之金银铜铁等物为准备金,以应不时之需,保钱引之信用。使民信之,商赖之,如此,则经济繁荣可期,国家昌盛有望。”

在论述货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时,陈太初又巧妙地联想到农具标准化的益处,将两者不着痕迹地融合在一起,形成一个完整而紧密的逻辑体系。“标准化农具之推行,可省徭役,增农桑,促民生之富。而富民生,方可厚国力。此时,钱之流通更为关键。合理之货币流通,可助农具推广,兴农工商,形成良性循环。农兴则粮足,工盛则器利,商通则货畅,三者相辅相成,皆赖于钱之有序流通。”

陈太初越写越兴奋,笔下如有神助,将货币银行论与当下的经济、民生问题紧密结合,形成一篇独特而深刻的策论。然而,正当他沉浸在创作的喜悦中时,屋顶传来瓦当“叮铃”的清脆声响,宛如一声突如其来的警钟,打断了他的思绪。他下意识地抬头望去,只见大郎如一只胖嘟嘟的蝙蝠般倒挂在檐下,嘴里还叼着一根竹管,模样滑稽又可爱。

“洒家给您送炊饼!”大郎那憨厚的声音带着一丝兴奋,又透着些许小心翼翼。他一边说着,一边费力地从怀里摸出油纸包,那油纸包被他捂得温热。可由于动作稍大,竟不小心带落了半片青瓦。“哗啦”一声,瓦片坠地,在寂静的院子里格外响亮,仿佛打破了这秋日午后的宁静。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255小说网【255xs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宋朝的脊梁》最新章节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温馨提示:按 Enter⤶ 返回目录,按 阅读上一页, 按 阅读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阅读。
宋朝的脊梁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,255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一个老学究的小说《宋朝的脊梁》进行宣传。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一个老学究并收藏《宋朝的脊梁》最新章节。
三国:结拜关张,开局灭黄巾
三国:结拜关张,开局灭黄巾

关于三国:结拜关张,开局灭黄巾:陈皓穿越到了东汉末年的乱世之中,凭借上帝之眼与关张二人结义,并成功激活了金手指。此时正值黄巾之乱,拥有系统的陈皓带领着兄弟二人灭乱党,逐鹿中原,开启了一段波澜壮阔的成王之旅。

黑岭山脉的姜越林连载168万字

大唐太子:开局硬刚李世民
大唐太子:开局硬刚李世民

关于大唐太子:开局硬刚李世民:“我以前怕你李世民,是我想活,现在我都不想活了,我还怕你?”“孤乃高祖皇帝之皇长孙,文德皇后之嫡长子,如今已居东宫十七载!当今天下皇太子之位舍孤其谁!岂是皇帝不配就不配?你们说废就废的?”““既有史官在此,我之言,自当记录流传后世!”“大唐贞观十六年,皇太子李承乾,手捧母后文德皇后之灵位,身着高祖皇帝亲赐皇太孙之冕服,自刎于太极殿中!”“自此史书可表,大唐皇帝李世民,

南无火蛾万千悲勇连载82万字

阿姐,我中举了!
阿姐,我中举了!

关于阿姐,我中举了!:陈秀才苦读一辈子也没能中举,临死之前对大女儿嘱咐道:“一定要让你弟弟读书,让他考取功名,不然爹,死不瞑目!”长兄如父,长姐如母。陈招娣带着爹的遗愿,毅然决然放出了自己的条件,“想要迎娶自己,就必须要送小弟去读书。”村里其他人沉默不语的时候,逃难来的糙汉眼巴巴将陈招娣与陈及冠两姐弟带回了家,任劳任怨供养小舅子读书。多年以后,衙役敲锣打鼓,簇拥陈及冠来到村里。“阿姐,我中举了!”

螳螂爱跳舞连载73万字

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
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

关于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:17世纪,大航海热潮未退,老牌殖民帝国西班牙、葡萄牙在竞争中衰败,荷兰凭海运崛起,于东南亚、美洲建立商业殖民网络,英法也不动声色地全球扩张殖民地。18世纪初,欧洲大陆被神秘思潮笼罩,启蒙运动的火种悄然播撒。英伦三岛的工厂里,精密的机械开始运转,工业革命在暗中发酵,蒸汽动力如蛰伏巨兽,即将重塑世界格局。985工科男研究生魂穿大清(1735年),成为封建王朝权力巅峰的乾隆皇帝,

凉拌日月连载66万字

天唐锦绣
天唐锦绣

穿越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儿,但是当房俊穿越到那位浑身冒着绿油油光芒的唐朝同名前辈身上,就感觉生活全都不好了……天唐锦绣

公子許连载1667万字